寿山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,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寿山地区,矿区海拔约1000米,开采历史逾千年,寿山石属叶蜡石族矿物,主要成分为迪开石、高岭石、珍珠陶石等,质地温润细腻,色彩丰富,以“凝腻如脂、色彩斑斓”著称,其形成与火山热液活动及酸性火山凝灰岩蚀变有关,地质年代属中生代侏罗纪。
寿山石按产地分为三大类:
高山系(如田黄石、高山石):田黄石为寿山石至尊,有“石帝”之称,产自寿山溪田坑,呈橘黄至金黄色,萝卜纹明显。
旗山系(如旗降石、焓红旗石):质地较硬,色彩偏冷。
月洋系(如芙蓉石、汶洋石):以芙蓉石为代表,蜡质强,洁白如玉,有“石后”美誉。
昌化石产自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,矿区位于浙西大峡谷源头,属中生代火山碎屑岩系,昌化石同样属叶蜡石族,但以“鸡血石”闻名于世,被誉为“石中皇后”,其矿物成分以迪开石为主,含少量明矾石、石英等,红色部分由辰砂(硫化汞)渗透形成,色彩鲜艳夺目。
昌化石按血色和底质分为:
鸡血石(核心品种):血色(辰砂)分布形态多样,如“大红袍”(满血)、“刘关张”(红黑白三色相间)。
昌化田黄:质地类似寿山田黄但血筋更明显。(根据目前新规,现在大多不称昌化田黄,那如何称呼这类石种还有待商榷)
普通昌化石(如冻石、彩石):无鸡血者统称,质地多样,色彩从乳白到青灰不等。
寿山石以迪开石、高岭石为主,形成于酸性火山凝灰岩蚀变带,矿脉多分布于花岗岩体接触带附近,质地更趋脂润。昌化石虽同属叶蜡石族,但辰砂(硫化汞)的渗入是其独特标志,鸡血石的血色由辰砂浓度决定,地质成因与低温热液活动密切相关。
寿山石色彩跨度广(黄、红、白、紫等),纹理以萝卜纹、水流纹等特征为典型,质地柔和如脂,蜡质感强。昌化石以红色(鸡血)为核心亮点,血色分布形态决定价值(如片状、条带状),底质多为乳白、灰黑或黄色,非鸡血部分常显玻璃光泽。寿山石多数品种质地细腻,硬度较低(摩氏2~3),适合精雕细琢,尤其田黄、芙蓉石常用于文人雅士的印章和摆件。昌化石的鸡血石硬度略高(摩氏2.5~4),脆性较大,雕刻时需避免断裂,但红色部分常保留天然形态以凸显血色美感。
寿山石因田黄石的历史地位(清代乾隆皇帝曾将其视为“印石之王”),寿山石更受文人推崇,拍卖市场常见高价田黄作品,昌化石的鸡血石因红色象征吉祥富贵,在东亚文化圈(尤其是中国、日本)备受青睐,顶级鸡血石价格一度超越黄金,目前寿山石主矿区已严格管控,优质田黄几近绝产,现代作品多依赖库存原料,昌化石的鸡血石矿脉同样面临枯竭,昌化田黄为较新发现的品种,产量也比较稀少。
寿山石与昌化石均是传统印石文化的瑰宝,但各具特色,寿山石以温润质地和多元色彩见长,昌化石则以鸡血石的艳丽红色独步天下,两者在矿物成分、纹理特征、文化寓意上均有显著差异,随着矿藏资源减少,优质寿山石与昌化石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提升其艺术价值。